一、前言
为贯彻落实国务院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》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》,以及教育部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》《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》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(2016年修订)》等文件精神,依据《南方科技大学2017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》《南方科技大学体育规划(2018-2022)》等文件要求,切实发挥体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作用,提升体育教学质量,全面服务于人才培养,探索一流理工大学体育特色,为南科大扎根中国大地,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,培养学校拔尖创新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。体育中心根据国家和学校相关文件研究修订本课程方案。
二、课程性质
1、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,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,达到增强体质、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;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;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。
2、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、思想品德教育、文化科学教育、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;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。
三、课程目标
1、掌握一项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、手段和技能,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,提高运动能力。全体学生掌握游泳技能和进行有氧体能训练,能以适合泳姿连续游至少100米,男生3000米、女生1500米达到规定成绩。学习一门户外运动项目,掌握户外生存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。
2、通过体育课及俱乐部活动、课外体育锻炼与竞赛,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,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,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,体质测试合格率达到92%。
3、通过体育活动和比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,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,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,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,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,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与合作精神。
四、课程特色
根据南科大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,建立“科技创新、健康育人、体魄与人格并重”体育教育观;以培养学生兴趣、养成锻炼习惯、掌握运动技能、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线,以基础与特色为思路,有步骤、分阶段地推进体育课程改革,完善课程结构和丰富教学内容。
(1)全程、全员教育,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。大学体育课贯穿大学四年,大一大二开设必修,三年级以上(研究生)开设选修课;课内外一体,构建基础课程、技能教育、运动队训练、书院体育和特色体育项目等“五位一体”课程体系。
(2)将课外活动纳入教学计划。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强化课外活动,借助学校创建运动健康校园、建设生态山地体育公园资源优势,利用步道打点系统,加课外锻炼管理,将参与课外活动(长跑(100KM/80KM)或参加各类体育锻炼每周至少三次)纳入学生体育课评价体系,占50%比重。
(3)项目引领,课外驱动。从校院两个层次设置特色体育项目打造校园体育文化,以俱乐部活动和运动队训练、竞赛、体育节等推进校园体育文化活动。
五、课程设置
(一)课程结构
一、二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,共四学期,每周期16周,每周2学时,1学分,共4学分。修满规定4学分、达到游泳100M、通过至少一个运动项目的等级、达到体质测试成绩要求是学生毕业、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。
对三年级以上学生(包括研究生)和学校特色体育项目、特色体育课程开设体育选修课,纳入通识选修课。
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、残、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,开设以康复、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。
体育课
|
三年级及以上选修
|
学校特色项目
|
第二-四学期选项课
|
第一学期
基础课 |
体育保健课
|
选修课
|
必修课4学分
|